“老師,老師,您想要什么禮物?”“啊,禮物?為什么想要送我禮物?”“過兩天是三八婦女節呀,我們想送您禮物,感謝您的鼓勵和陪伴。”“哈哈,你們有這份心就好,平日里遵守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就是送給我最好的禮物。”第二天,我像往常一樣走進教室,發現講臺上有張卡片,上面寫著:“靜姐,三八婦女節快樂!我們永遠愛你!”我一眼就認出這是班上那幾個調皮男孩的字跡,他們平日里沒少讓我操心,我也沒少和他們斗智斗勇。看著這張制作有些粗糙卻飽含深情的卡片,我的眼眶濕潤了,所有的疲憊與委屈全都煙消云散。 這張賀卡勾起我的思緒。在我從教的第30個年頭,命運跟我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2024年秋季學期,學校實行交流輪崗,我被分配到西校區,接手了一個成績排名全鎮倒數第一的六年級內宿班,任班主任兼語文老師。在此之前,我在東校區的教學工作開展得順風順水,所帶的班期末考試綜合分比這個內宿班高出兩倍多。得知消息的那一刻,我感覺整個世界都崩塌了,內心的崩潰與無助如洶涌的潮水般將我淹沒,甚至差點陷入抑郁的泥沼。之后,在親人和同事的開導下,我漸漸明白:學校的決定已成定局,唯一能做的就是改變自己。 當我第一次踏入這個班級,看到的是一群紀律散漫、眼神中充滿迷茫的孩子,一層陰霾籠罩著整個教室。了解班級的基本情況后,我的心更是沉入谷底:學生基礎知識薄弱,有的孩子甚至連簡單的“我”字都不會讀。更令人擔憂的是,班級風氣不佳,各種小問題層出不窮。與我在東校區所帶的班級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 開學第一周,我決定開啟破冰之旅——以“桃花朵朵開”破冰游戲,打破與孩子們之間的隔閡。在游戲中,孩子們的歡聲笑語逐漸驅散教室里的沉悶氣息,大家在你來我往的互動中認識彼此。我也借此機會,努力記住每一個孩子的名字和特點,拉近與他們的距離。看著孩子們臉上洋溢的笑容,我在心里暗暗發誓:無論如何都要盡我所能改變這個班。 為了幫助孩子們提升學習成績,我利用午休時間與課余時間,與他們聊學習、聊家常,了解成績上不去的原因。經過兩個月的深入交流,我發現除了學習方法不對,父母外出打工而無人管教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孩子們回家后往往沉迷于手機游戲,根本無心學習。了解到這些情況,我心疼不已,也更加堅定了要幫助他們的決心。 為此,我踏上艱難的幫扶之路——不放棄每一個孩子。我深知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必須借助集體的力量。然而,一開始就遇到了難題,小雄同學的基礎太差,我一個人教他實在是力不從心。于是,我開始尋找班級里的“熱心人”。我注意到班上有一個叫小彬的學生,雖然成績不好,但他的識記能力很強,要求背誦的內容都能背下來。我決定讓小彬同學教小雄同學背古詩。起初,小彬同學有些猶豫,經過我的一番鼓勵后,他答應了。對于其他孩子,通過組建互助小組,挖掘每個孩子的閃光點,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此后,小彬同學常樂滋滋地跑過來告訴我:“老師,雄同學又會背一首詩啦!”每次確認小雄同學背誦無誤后,我都會給予兩人鼓勵,并不定時獎勵一些零食。在互相幫助的過程中,孩子們不僅在學習上取得進步,彼此之間的關系也更加融洽,班風學風也上去了。 經過一學期的努力與磨合,班級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足球比賽中,我們班獲得全年級第一名。那一刻,孩子們歡呼雀躍,我也激動得熱淚盈眶。這不僅僅是一場比賽的勝利,更是班集體凝聚力的體現。期末考試成績公布,我們班從全鎮倒數第一躍升至全鎮第二(校區第一);在黑板報、跳繩和迎面接力等比賽中均獲得第二名;每周都能拿到流動紅旗、獲評文明宿舍。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孩子們努力付出的結果,也是對作為班主任的我最好的回報。 今年過年期間,他們用手機發來信息:“老師,想念你,在每一節沒有你的語文課上;祝福你,在每一個沒有我們的日子里。”這些質樸的話語如同一股暖流,流淌在我的心間。那一刻,我深刻地感受到,我和孩子們之間已經建立起深厚的情感紐帶。他們不再是那個讓我頭疼的“刺頭班”,而是我心中最珍貴的存在,讓我感受到作為一名教師的幸福感與滿足感。 回顧這一個多學期在西校區交流輪崗的日子,我深深地明白了教育的真諦: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耐心、愛心和智慧澆灌,是愛與責任的堅守。期間,我有過迷茫、有過痛苦、有過掙扎,但更多的是收獲與成長。這些曾經被認為是“刺頭”的孩子們,用他們的“破繭成蝶”告訴我,每個孩子都是一顆獨特的種子,只要給予足夠的愛、耐心和正確的引導,都能綻放出屬于自己的光彩。 我感謝這段經歷,感謝這個曾經讓我幾近崩潰的班級。正是因為有他們,我才又一次體會到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和班主任的使命與責任。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我們或許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挑戰,但只要我們心中有光、眼中有學生,就一定能夠在教育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書寫出屬于自己和孩子們的精彩篇章。(作者系象州縣寺村中心校教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