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質遠不止于知識的簡單傳授,它更深層的意義在于點燃心靈的火花、喚醒沉睡的良知以及激發無畏的斗志。”蘇霍姆林斯基的這句至理名言,猶如明亮的燈塔,照亮了我三十四載的鄉村教育生涯。在廣西中部蜿蜒曲折的山間小道上,在黔江河畔晨曦與暮靄的交替中,我始終堅定不移地相信:教育是一場心靈的交融,是生命之火的代代相傳,更是讓每一個鄉村孩子都能觸及浩瀚星空的通途。
歷經三十四載春秋的耕耘,我已將根須深深扎入鄉村教育的沃土之中,用滿腔的熱忱和沉甸甸的責任感,精心呵護每一個孩子的夢想之花。我深知,盡管這些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庭,起點各異,但他們的內心都蘊藏著無盡的潛能和希望之光。我的使命,就是以教育為引路明燈,照亮他們前行的道路,引領他們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尋找屬于自己的方向。 心懷璀璨,逐夢前行 面對那些純真無瑕的心靈,我時常提醒自己,要以“六心”(即:責任心、寬容心、公平心、愛心、細心和耐心)去關愛每個學生。作為班主任,我深知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因此我始終以身作則,嚴于律己。我堅守在工作崗位上,從未有過遲到早退的記錄,也從未因私事而請假。除了外出培訓學習,我總是提前來到教室,陪伴學生晨讀,督促他們學習,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我始終將學生的成長放在首位,尤其關注那些家庭困難的學生,盡我所能為他們排憂解難,讓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與關懷。 在我帶的班級里,有個女孩子叫黃小鳳,家住武宣縣最偏遠的下江村,她的母親已過世,全靠父親一個人拉扯她和妹妹、弟弟長大,家庭條件十分艱苦。因交通不便,路途遙遠,小鳳每隔一周才能回家一次。每當她獨自留在宿舍過周末時,我都會給她送飯或帶她到家里吃飯,并利用這個時間為她輔導功課和叮囑她一些事情……關心學生就像關心自己的孩子一樣,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其實正是老師愛心的具體體現。 心有暖陽,歲月靜好 法國著名雕塑家奧古斯特·羅丹曾說:“生活中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我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從不吝嗇自己的鼓勵與贊美。在課堂教學中,我鼓勵學生勤思考、多討論、勇于質疑,并積極動筆。我創設的思辨交流課堂深受學生喜愛,通過組織學生在課堂上或課下對同一論題展開辯論與交流,培養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我為學生創設各種辯論情境,在知識的疑難處、判斷正誤和總結規律性結論時給予適當引導。為了不讓基礎較弱的學生掉隊,我會利用課余時間為他們講解知識要點,幫助他們夯實基礎。 心有清風,悠然自得 三十四年來,我送走了一屆又一屆的學生。有的考上了大學,走出鄉村,走向更廣闊的人生舞臺;有的大學畢業后選擇回到家鄉,用所學知識和技術建設這片土地。而我,依然堅守在這片教育的沃土上,如同扎根于鄉村的一棵大樹,默默為幼苗遮風擋雨,見證著他們的茁壯成長。歲月在我的臉上刻下了深深的皺紋,卻無法磨滅我心中的教育熱情。我就像春風化雨般滋潤著鄉村的每一棵幼苗,讓希望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 三尺講臺,是我揮灑汗水的舞臺;鄉村教育,是我用情懷書寫的擔當;點點燭火,照亮了鄉村孩子的求學之路。這就是我的真實寫照。我守望的是鄉村這片沃土,是鄉村的希望與未來。(作者系武宣縣三里中學教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