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乃文(左二)在思華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輔導學生寫作業。
修補坑洼路面、疏導交通、輔導孩子寫作業、走進公園宣講……興賓區橋鞏鎮78歲退休教師何乃文,用行動書寫著屬于自己的“銀發志愿經”。每天除了接送孫女上下學,他的退休生活閃耀著奉獻的光芒。 何乃文居住在市區陽光西西里小區,退休后,他積極投身公益事業。受其影響,妻子也加入志愿隊伍,夫妻倆成了社區志愿服務的“黃金搭檔”。 2014年,何乃文的二孫女出生,他便和妻子從鄉下搬到城里。待孫女長大一些,何乃文報名參加了老年大學,日子過得充實又快樂。2021年,因年事已高,何乃文告別老年大學課堂,但閑不下來的他,轉身在社區里找到了新的“戰場”。在小區周邊散步時,他發現路面坑洼無人處理,便向裝修師傅借水泥修補;看到路面水泥結塊,找小區物業借鋤頭清理。“住在這里,這就是我們的家園,我有義務把環境維護好。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也要起到帶頭作用。”何乃文樸實地說。 當二孫女踏入小學校園,何乃文又多了一個身份——交通疏導志愿者。5月21日中午11時,忙完家務的他準時趕到學校門口,穿上志愿者馬甲,站在人行道旁,有條不紊地引導學生有序過馬路。平日里,他還經常與社區志愿者一起,在學校周邊疏導交通。 “社區開展志愿服務活動,何老都主動報名參加。”興賓區來華街道黨工委宣傳委員、統戰委員黃志豪介紹,何乃文夫婦是社區志愿服務的“常客”,清理小廣告、白色垃圾以及開展各類宣講活動,都有他們的身影。作為一名退休教師,何乃文經常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給學生輔導功課、分享愛國故事,用知識與情懷點亮孩子們的心靈。 “作為黨員,就要有愛心,發一分光,貢獻一份力量,讓社會變得更加美好。”何乃文感慨道。11年前,他剛到來賓時,小區附近既沒有公園,也缺少娛樂場所。現在,公園、小廣場相繼建成,市民載歌載舞,十分熱鬧。去年,新修建的市民健身步道,更是成為他每天晨練的“打卡地”。“我有空就拉著老伴去散步,聽聽歌、看跳舞,日子越過越有滋味。”談及現在的生活,何乃文難掩幸福,眼中滿是對城市發展的欣慰,也飽含著對未來生活的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