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絲斜斜劃過窗欞時,《活著》的書頁正翻到最后一行。墨香與潮濕的空氣纏繞,恍惚間,我仿佛看見福貴牽著老牛踏過書頁,他布滿老繭的手掌輕輕撥開雨幕,露出云層后那束倔強的光。這束光,曾穿透我生命中最晦暗的時刻,像一座永不熄滅的燈塔,指引我穿越悲傷的迷霧。
起初讀這本書,不過是想在渾渾噩噩的日子里找個寄托。那時母親的離世像一場沒有盡頭的暴雨,澆滅了我的生活熱情。那些在淚水里泡發的日子,我總以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我機械地穿梭于辦公室與家之間,文件上的字跡模糊成母親最后的面容,外界的一切聲音于我而言都化作葬禮上憂傷的哀樂。丈夫小心翼翼的安慰被我當作敷衍,孩子看到我時眼里滿是惶恐。吃飯時,我會忍不住眼淚簌簌落下,孩子寸步不離地跟著我,對我說:“媽媽,你要想開點,不要像有些人,自己親人不在了想不開去尋死……”孩子期待的眼神在我眼里是沉重的負擔。那樣的一段時間,我如同行尸走肉,不知道活著還有啥意義,家里氣氛如同冰窖。 夜里,我整夜整夜失眠,只好拿著床頭柜那本《活著》一遍一遍地看,一邊看一邊哭,哭累了就迷迷糊糊睡去。書里,福貴的一生,是被命運反復捶打的一生。親人如同秋天的落葉,一片接一片地凋零。他看著兒子有慶因抽血過多離世,女兒鳳霞難產而亡,妻子家珍久病離去,女婿二喜意外慘死,就連最疼愛的外孫苦根,也因吃多了豆子被活活撐死??杉幢闳绱耍YF依然選擇牽著老牛,在田間日復一日地勞作,在苦難中堅守著對生命的敬畏。 那些深夜重讀的章節里,福貴的話語如同暗夜里的螢火:“活著就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這句話像一把鑰匙,打開了我封閉已久的心門。我開始明白,母親的離開固然是生命中難以承受之重,但我不能讓這份痛苦成為摧毀家庭的利刃。就像福貴,他沒有被接二連三的打擊擊垮,而是在命運的泥沼里,倔強地開出生命的花朵。 我試著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在晨光熹微時,為家人準備一頓熱氣騰騰的早餐;下班后,耐心傾聽孩子分享學校里的趣事;與愛人坦誠地交流彼此的感受與困惑。我不再沉浸在悲傷的漩渦中,而是努力在平凡的日子里,尋找生活的微光。漸漸地,家庭的氛圍變得溫暖起來,笑容重新回到丈夫和孩子的臉上。 上班時,我開始主動迎接工作挑戰。曾經覺得棘手的事情,我會提前制定計劃,拆分任務節點,逐個攻克難題。工作之余,我不再刷著手機消磨時間,而是閱讀對自己有用的書籍,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充實自己。漸漸地,我的工作效率大幅提升,還得到領導與同事的認可。 休息日,我不再像從前那樣沉悶,讓多愁善感的思緒泛濫。我參加了縣里一個合唱團,跟著老師練聲、唱歌,歌聲就是最好的治愈。有時,我會約上三五好友去郊外拍照,在拍照的過程中,目之所及皆是美好。我還跟愛人一起去跑步,去各地參加馬拉松比賽,享受活著的快樂。 《活著》教會我的,不是如何逃避痛苦,而是如何在痛苦中學會堅強。它讓我懂得,生命的意義不在于我們遭遇了多少苦難,而在于我們以怎樣的姿態去面對這些苦難。就像福貴,他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活著的力量,也讓我明白,只有勇敢地直面生活,才能真正體會到生命的珍貴。 如今,每當雨絲再次叩響窗欞,我依然會翻開這本書。書頁間蒸騰的墨香里,福貴的身影與窗外的雨幕重疊,化作一座永恒的燈塔。它照亮我前行的道路,也將繼續指引無數在困境中跋涉的靈魂……這,就是一書一世界的力量,在文字的浩瀚海洋里,總有一束光,能穿透生命的陰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