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踏著輕盈的步伐,翩然融入初夏的歡歌里。在華夏文明悠悠的時光軸上,小滿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八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二個節氣。它如同一位從遠古走來的智者,帶著哲思的深度和殷切的期望,在歲月的長河中散發出熠熠生輝的光芒。 小滿天,沒有傳統佳節的喧囂鼎沸,亦無闔家團圓的熱鬧歡騰,卻以獨有的靜謐,細膩地勾勒著季節更迭的絢麗畫卷,無聲吟誦著生命流轉的優美詩篇。它靜靜佇立在春季的身旁,接過接力棒,繼續譜寫大自然的精彩篇章。 遙想古時,小滿當日,民間有諸多習俗,充滿儀式感。如祭車神之時,農人懷揣著虔誠與敬畏,感恩天地無私的饋贈,虔誠祈愿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如祈蠶節里,百姓高高興興地煮蠶繅絲,擺宴慶祝,祈求蠶神庇護,祈盼蠶絲滿倉;又如食苦菜的習俗,因其具有清熱祛濕、明目清心的功效,人們不約而同地制作苦菜,為即將到來的炎炎夏日做好準備。小滿天,承載著先輩對美好生活的無限憧憬,也飽含著對自然的深深敬畏。 在中國北方,小滿意蘊悠長。“小滿”并非指降水豐沛,而是用來形容夏熟麥子籽粒飽滿的程度。正所謂“物致于此,小得盈滿”,瞧那麥田里,翠綠的麥穗迎風輕搖,仿佛綻放著盈盈笑靨。這時節,麥粒開始灌漿飽滿,呈現出滿而不盈、滿而不溢的美妙狀態。小麥宛如一位謙謙君子,于小滿時節默默地積蓄能量,靜待生命最絢爛的時刻到來。小滿節氣與古代農耕緊密相連,在先人的認知里,過滿則溢,唯有適度,方是真正的圓滿。 而南方的小滿,常常是一幅淫雨霏霏的婉約畫卷。這是大自然獨特的韻律,也是對大地慷慨的饋贈。它悄然潤澤了干涸的地域,肥沃的土地在雨水的滋潤下,化作萬物生長的溫床。當和煦的陽光灑落在稻田上,水面波光閃爍猶如繁星點點,無垠的稻海翻涌著油綠的波浪,稻株挺拔向上,盡展亭亭玉立的身姿。水稻之下,稻花魚歡快地穿梭嬉戲,濺起層層漣漪,為靜謐的水田增添了一抹靈動的氣息;稻田里,農民在辛勤勞作,有的拔草施肥,有的俯身觀察水稻是否有病蟲害,他們黝黑的臉龐、眼角的皺紋里,洋溢著對豐收的期望。一陣微風輕輕地拂過,陣陣稻香彌漫開來,一幅如詩如畫的魚米之鄉畫卷躍然入目。 小滿天,是謙遜和低調的象征。此時的雨水充盈卻不泛濫,夏熟農作物的籽粒飽滿卻不過分張揚。這種“未滿”的狀態,恰似人生畫卷中的留白,孕育著美好與收獲。先賢未設“大滿”節氣,其中蘊含著深邃的智慧:世間萬物,物極必反。古語有云:“滿招損,謙受益。”小滿正是圓滿的絕佳詮釋。 人在塵世中忙碌奔波,能夠達到“小滿”的境界實屬不易,何必執著于追求那虛無縹緲的“大滿”呢?懂得適度而止,留有余地,方能避開盛極而衰的命運。小滿之美,便藏在這進退有度之間,啟示我們在歲月深處,尋覓那恰到好處的圓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