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父親離世后,已悄然走過三個春秋。每當夜幕低垂,星辰閃爍,我總會不自覺地沉浸在對父親的深深思念之中,那些往昔的片段,如同電影般在腦海中放映,讓我感慨萬千。
父親出生于1932年6月,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鄉村生活清貧而艱難。他自幼在田間地頭摸爬滾打,小學文化便是他不懈努力的成果,這份對知識的珍視與追求,或許早已在他心中埋下了希望的種子。 成年后的父親,將一生都奉獻給了家鄉那片土地。在聯產承包制的浪潮下,父親與母親以十二分熱情投入勞作。晨曦初露時,他們已在田間忙碌;夕陽西下時,仍舍不得放下手中的農具。他們的辛勤耕耘,讓我們告別了饑餓,家里也逐漸殷實起來。豐收的季節,金黃的稻谷堆滿糧倉,我們家成了當地交糧大戶,那一張張當地政府頒發的獎狀,不僅是對父母勞作的肯定,更是父親被評為勞模的榮耀見證。這份榮譽,是父親用汗水和心血澆灌而成,也是我們家族的驕傲。 父親不僅是一位出色的農民,還是一名備受尊敬的“赤腳醫生”。在那個醫療資源匱乏的年代,父親自學中醫知識,熟悉各種中草藥的藥性與用法。他背著藥箱,走遍村莊的每一個角落,為鄰里鄉親看病問診。無論嚴寒酷暑還是風吹雨打,只要有人需要,父親總是隨叫隨到。他的醫術與仁心,溫暖了無數村民的心。對于那些貧困的家庭,父親不僅不收診費,還會慷慨地給予幫助。在父親身上,我看到了善良與擔當,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醫者仁心的真諦。 在我們的成長歲月里,父親是一位嚴格的導師。他雖不善言辭,但對我們的教誨從未間斷。他用自己的言行教導我們要尊老愛幼、勤奮學習。每天放學后,我們都要幫父母干農活,體會勞動的艱辛。在學習上,父親更是嚴格要求,我們的作業本上常常留下他批改的痕跡。他常說:“知識能改變命運,只有好好讀書,才能有出息?!痹诟赣H的督促下,我們兄弟姐妹七人發奮學習、力求上進,努力走出鄉村,去追尋更廣闊的天地。 父親為人和善,在村里擁有很高的威望。他曾擔任“村長”,調解了無數糾紛,是村民心中的主心骨。鄰里之間有了矛盾,總是第一時間請父親出面解決。父親公正無私,總能站在雙方的角度考慮問題,讓矛盾雙方心服口服。對于那些生活困難的村民,父親總是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借錢、借糧,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在他的影響下,整個村子都充滿了和諧。 父親生前最愛養蜜蜂,最多時有十二三箱。每到春暖花開,蜜蜂在花叢中飛舞,父親在蜂箱旁忙碌,那是他最幸福的時刻。每年收獲的蜂蜜,父親都舍不得吃,總是精心包裝好,讓子女們帶回縣城。2021年的冬天異常寒冷與潮濕,蜜蜂被凍死了一大半。父親看著那些死去的蜜蜂,心疼不已,那段時間,他的臉上失去了往日的笑容。蜜蜂的離去,仿佛帶走了父親的生命之光。第二年春天,父親帶著對蜜蜂的眷戀和對子女的愛,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如今,母親雖已有85歲高齡,但身體依然硬朗,生活能夠自理。我們兄弟姐妹圍在母親身邊,盡心盡力地照顧她,讓她的晚年充滿幸福與溫暖。我們常常給母親講父親的故事,那些美好的回憶,總能讓她臉上舒展開幸福的笑容。我們相信,父親一定也能感受到我們這份親情與溫暖。 父親,您雖離我們而去,但您的音容笑貌、您的教誨、您的愛,永遠銘刻在我們心中。您用一生教會我們如何做人、如何面對生活。您的善良、勤勞、擔當,是我們永遠學習的榜樣。在另一個世界里,愿您沒有病痛、沒有煩惱。我們會帶著您的期望,好好地走下去,讓家族的愛與溫暖代代相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