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德洽與黃元波于1958年3月5日合影。(資料圖片) 作者言:自幼年起,我便從村中長輩口中了解到桐嶺壯鄉“雙杰”——龍德洽與黃元波的傳奇人生。他們勤奮好學、追求真理、奉獻社會的故事感人至深。在那風云變幻的時代,他們在各自的領域書寫著屬于自己的傳奇。我謹以此文記錄這段珍貴的歷史記憶,并用實踐賡續紅色血脈。 1958年3月5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宣告成立。歷史上的今天標志著廣西翻開嶄新的一頁,這一歷史性時刻見證了無數革命先烈的英勇奮斗和無數建設者的辛勤付出,終歸如愿。在慶祝自治區成立的隆重慶典上,被譽為桐嶺壯鄉“雙杰”的人物——龍德洽與黃元波驚喜地重逢。 桐嶺壯鄉“雙杰”的問道初心 龍德洽,1910年11月出生于桐嶺新龍的古龍村;黃元波,1911年出生,來自新龍的漢村。兩個村屯相距不足五華里,他們自幼結下深厚情誼,同窗共讀,成績斐然,常在考試中名列前茅,被譽為桐嶺新龍一帶的青年才俊,人稱桐嶺壯鄉“雙杰”。 桐嶺壯鄉“雙杰”的奮進之路 龍德洽,一位革命斗士,從武宣中學畢業后考入廣西省立師范專科學校。在校期間,他投身反帝反封建斗爭,參與創建“反帝反法西斯大同盟”(后更名為“抗日反法西斯同盟”),并加入中國共產黨。他以教師身份為掩護,參與地下黨領導的抗日救國活動和廣西解放戰爭。從創建中共臨桂縣委到擔任中共柳州支部書記,再到1947年棄教回鄉參加武宣中秋起義,建立武工隊,打倒國民黨反動派,他始終站在斗爭前沿,為廣西的地下黨組織和解放事業立下汗馬功勞。新中國成立后,他繼續在教育戰線發光發熱,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師資人才。 黃元波則選擇了科學救國的道路。從武宣中學畢業后,他先后考入廣西大學預科班、國民黨陸軍獸醫學校,后留學美國密歇根大學獸醫學院攻讀獸醫學博士。學成歸國后,他歷任多所大學教授。新中國成立后,他擔任河南農學院教授、畜牧獸醫系主任、農業部河南省生物藥品廠總工程師、中國畜牧獸醫學會理事等職務,成功研制牛氣腫疽甲醛菌苗、豬丹毒氫氧鋁菌苗、豬瘟豬丹毒豬肺疫三聯弱毒凍干苗等多種疫苗,成為中國畜牧獸醫領域的杰出專家。 兩位桐嶺壯鄉才子雖身處異地多年,但對故鄉的眷戀從未改變。他們深知,廣西的繁榮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也離不開廣大民眾的齊心奮斗。作為奮斗者中的一員,他們理應在各自領域為廣西的繁榮貢獻力量。 桐嶺壯鄉“雙杰”的重逢相惜 1958年3月5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宣告成立。這一歷史性時刻見證了無數革命先烈的英勇奮斗和建設者的辛勤付出。對龍德洽而言,這是他一生中最榮耀、最幸福的時刻。作為桂林市代表,他有幸出席了這一盛會。 踏入會場,莊嚴宏大的場景深深觸動了他的心弦。他的思緒飛回過往的艱難歲月,那些英勇無畏、舍生忘死的同窗與戰友一一浮現腦海。他在內心呼喚:陶保桓、黃孔修、劉敦安、麥世法、張鎮道、莫西凡、江明彬、江明朗……龍光,今日你們本應在此共襄盛典!龍德洽深知,今日之盛況是他們共同奮斗的結果。 正當他沉浸在回憶中時,熟悉的鄉音傳來,他驚呼著——元波老弟?變了、胖了!少年時代的同鄉同窗好友已幾乎不敢相認。自武宣中學畢業后,兩人一別二十八載,再度重逢,激動之情溢于言表。龍德洽,一位為廣西解放事業和教育事業奉獻青春的革命戰士,他的英勇事跡在壯鄉流傳;黃元波,一位在畜牧獸醫領域有著重大建樹的專家,他的科研成果在中國廣大農村廣泛應用,為畜牧獸醫事業作出卓越貢獻。 桐嶺壯鄉“雙杰”的賦詩達情 老友相見,緊緊相擁,熱淚盈眶,即興賦詩,共抒胸臆,壯志凌云溢于言表。 黃元波賦詩道: 憶昔深交正少時,西窗剪燭夜論詩; 長年久別重逢日,落發光頭兩鬢絲。 龍德洽和道: 絢光彩麗正春時,漢壯人民造史詩; 盛典吾君誠侃晝,熱情如火語如絲。 黃元波再賦: 故園遙望白云間,萬里遨游尚未還; 客旅相逢終是別,不知何日返家山。 龍德洽又和: 吾輩論交四海間,故鄉無恙不須還; 愿君力作超英美,氣蓋云天力拔山。 詩詞間流露出兩位壯鄉才子對故鄉的眷戀和對祖國的熱愛。他們雖選擇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但都懷揣著對故鄉和祖國的赤誠之心,在各自領域書寫傳奇。 站在新時代的起點上回望,龍德洽與黃元波的傳奇人生是廣西革命歷史與建設歷程的光輝縮影,其精神永照后人。新時代,我們要以史為鑒,銘記前輩創業精神,珍惜當下,實干敢干會干,結合各行業特色優勢,共同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廣西篇章,共筑幸福美好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