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周末的清晨,太陽還未露面,但東邊已染成一片金黃色,光亮透過云層灑向大地。此時,我正在來賓健身步道上跑步。轉到一處彎道時,不遠處草甸上的一幕令我深深著迷——綠油油的草地上,有兩個小男孩,他們雙手捧著書籍,正襟危坐,津津有味地閱讀著。于是,我把腳步放慢下來,輕輕地走著,生怕驚擾了這歲月靜好的畫面。 沿著步道緩緩踱步,與孩子的距離逐漸拉近,我忍不住細細觀察他們。他們約摸九歲左右,穿著一身淺藍色相同的服裝,模樣也相似,似乎是雙胞胎。孩子們明亮的雙眼緊緊地盯著書頁,時而較快掃過文字,時而停留在某一處細細品味,時而眉頭緊鎖,時而嘴角上揚,完全沉浸在知識的海洋里。這動人的畫面,為原本單調的健身步道增添了一抹亮麗的風景。此時,在這片碧草如茵的草甸上,我仿佛看見生命如鮮花般綻放光彩,陽光溫柔地親吻著他們稚嫩的臉龐。 鍛煉結束后,回去的路上,兩個小男孩在草甸上認真讀書的畫面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如同一把神奇的鑰匙,悄然打開了我兒時記憶的大門。 上個世紀80年代,我在原來賓縣橋鞏鄉高槐村委度過了一段難忘的童年。那時,我家是一座老舊的泥瓦房,雖顯破舊,卻承載著一家人的溫暖,陪伴我快樂成長。這座房子與別家不同,因為房子的周圍都與鄰居的房屋緊緊挨著,只能在離門口不遠的地方開一個小窗。而房前一米多寬的走道旁,又是別家斑駁高聳的墻壁,幾乎擋住了大部分的光線。即便陽光明媚的正午,屋內依舊昏暗一片。每逢周末,在屋內寫作業或看書時,都得開著燈才能看清書上的文字。 猶記得,初夏一個周日的上午,當我準備拿出五年級的課堂作業來寫時,屋外游走的陽光似乎在向我招手,我心中燃起一股強烈的渴望,想要找到一個陽光充足、適合看書寫作業的地方。我忽然想起離家不遠的菜園,邊上有一塊寧靜而平整的草甸,是個看書學習的好地方。我懷著滿心的期待與興奮,背起書包,朝著草甸走去。 到達目的地后,清涼的氣息撲面而來,如山間清泉,瞬間驅散了我周身的熱量。空氣中彌漫著花草的芬芳,草甸旁那棵枝繁葉茂的香樟樹,在陽光下舒展著盤根錯節的枝干,為這塊自然編織的草甸撐起一片蔭蔽。陽光透過葉隙,灑下點點光斑,仿佛是大自然的畫作,將這片草甸裝飾得更加靜謐。 我在這片被陽光眷顧的草甸上,選擇一處蓬松如絨毯的地方,小心翼翼地席地而坐。從書包里拿出所有的書本,將它們摞高,拼湊成一張簡易而別致的“書桌”。我將課本和作業整齊地擺放在“書桌”上,開啟了一場別具一格的書寫與閱讀之旅。 當我輕輕翻動書本,那紙張的沙沙聲在空曠的草甸上顯得格外清脆,宛如大自然的樂章,奏響了知識的旋律。提筆書寫時,筆尖在紙上劃出的細微聲響,宛如春蠶咀嚼桑葉,細膩而富有節奏。偶爾,一陣微風拂過,書頁輕輕翻動,我不得不伸手去穩住,在這一觸一按間,指尖仿若觸碰到大自然的脈搏。我突然感到,這片草甸不再只是我身下的土地,而是與我心靈相通的伙伴,它陪伴著我,見證著我在知識中探索。 時光在草甸上靜靜地流淌。我沉醉于這獨特的閱讀與書寫的樂趣中,差點忘卻了時間。直到傍晚將至,我才收拾書本回家。那一刻我覺得,雖然家中光線昏暗,但能在草甸上享受知識和自然的饋贈,也是一種幸福。 自那以后,這片草甸成了我學習的樂園,是我最親密的“朋友”。 如今,我到城里打拼生活。閑暇時,仍喜歡帶著小說、散文之類的書籍,來到健身步道或風景秀麗的水城邊,尋找一片寧靜的草甸。在那里,能讓浮躁的心沉靜下來,讓我盡情遨游在知識的海洋里,重溫那份與草甸相伴的美好時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