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歷史意味著背叛。”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接受盟國的《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南京照相館》在這個暑期放映,意義不言而喻。 日本在侵華期間犯下的罪行罄竹難書,而南京大屠殺致使30多萬同胞遇難更是慘絕人寰,《南京照相館》正是以這一歷史事件為背景,以吉祥照相館為故事發生的核心場所,以幫日本人沖洗相片為線索,刻畫了郵差阿昌、戲伶毓秀、照相館老板老金一家以及翻譯官王廣海等一眾普通百姓在南京大屠殺中由懦弱到堅強,從順從到反抗的歷程。 阿昌、毓秀、老金一家以及王廣海等都是普通人,最初在面對日軍的入侵時只想求生,但面對侵略者的暴行,他們的血性漸漸暴發。阿昌從最初見到日本人就瑟瑟發抖,到用生命守護郵包里的照片,把出城機會讓給老金的妻女,從一個郵差變成敢于與日軍抗爭的戰士;毓秀本是個只知道享樂唱歌的演員,最后卻能將相片帶出南京城,讓世人看到真相;王廣海給日軍當翻譯,被視為漢奸,但在親人慘遭殺害、看清日軍真實面目后,毅然奮起反抗,最后倒在血泊中。他們是普通的一群人,卻在國家危難之際,成了捍衛正義的勇士。 影片中,日軍的虛偽令人作嘔。隨軍攝影師伊藤表面溫文爾雅,實則心腸狠毒。他的鏡頭既記錄日軍的罪行,又妄圖用“仁義禮智信”粉飾侵略行為。表面上,他與阿昌稱兄道弟,卻在給通行證時,讓守城士兵將其殺害。日本侵略者的殘暴人神共憤,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當看到無辜的同胞被槍殺、婦女慘遭侵害、孩子被活活摔死……它像一把尖刀,劃開了那段歲月塵封的傷口,將血淋淋的歷史呈現在觀眾面前,刺得人眼睛發疼,心靈受到強烈震撼。 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了《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的作者張純如,她曾遍閱資料、走訪眾多幸存者,寫出令國人潸然淚下的著作,最后不堪精神壓力不幸辭世。斯人已去,但她讓世界記住了南京大屠殺這段屈辱的歷史,讓更多人反思戰爭的殘酷和人類的悲劇。而這部電影,何嘗不是立足于這樣的出發點? 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銘記歷史不是為了記住仇恨,而是讓國人警醒,以史為鑒,勿忘國恥,吾輩自強,才能守護國家的和平與安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