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電影《南京照相館》,內心被戰爭的殘酷深深刺痛。名為“吉祥”的照相館,在日軍鐵蹄下毫無吉祥可言,卻成為展現苦難與抗爭的舞臺。 館內照片墻是推動情節發展的關鍵場景。第一次,郵差蘇柳昌看到了自己的工作照,出于自保匆匆摘下,此后以館內職員“阿泰”的身份茍活。第二次,伊藤秀夫命令阿泰將墻上的照片替換為自己所攝的影像,殺意暗涌中欲從背后擊斃阿泰,關鍵時刻相框意外掉落,阿泰的惶恐與伊藤秀夫收手的動作,瞬間將戲劇張力拉滿。第三次,阿泰毅然扯下所有日軍照片,以無畏姿態直面侵略者,最終被伊藤的長刀刺穿胸膛。這面墻,見證了阿泰從膽怯到英勇的蛻變。 通行證作為逃生工具,兩次謙讓的情節深刻動人。阿泰與毓秀將通行證讓給老金的妻女,卻不知伊藤早已暗下殺令,反倒讓阿泰與毓秀得以生還,命運的無常令人唏噓。后來,阿泰又將翻譯官王廣海為妻兒準備的通行證讓給老金與毓秀,自己卻倒在了照片墻前,彰顯了人性的光輝。 片中亦有難得的溫情時刻。老金一家四口與阿泰、毓秀合影時,老金的女兒提及自己曾到過杭州,而弟弟還未見過遠方的風景,老金便翻動背景幕布,眾人在方寸之間“游歷”祖國山河。而這張全家福,成了毓秀與老金兒子逃生后最溫暖的慰藉。當毓秀將日軍罪行的底片交給外國記者時,她翻到阿泰為自己沖洗的劇照,滿心歡喜里藏著未說出口的惦念。 片尾旁白回溯戰前,照相館曾記錄娶妻生子、求職立業的煙火日常。然而,一名懷揣護士夢的女孩,剛穿上護士服便慘死于日軍暴行——個人夢想的破碎,正是日軍侵華罪行的鐵證。電影以小見大,借照相館的故事勾勒出南京淪陷時普通人的群像。他們當中,有人冒死守護日軍罪行的底片,有人為保護同胞不惜犧牲,有人用熱血譜寫一曲悲愴而壯烈的愛國之歌。這些故事時刻提醒我們:銘記歷史,勿忘國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