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國民黨在桂林制造七九反共事件,中共廣西省工委機關遭受嚴重破壞,工作難以展開。廣西省工委根據(jù)黨中央在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實行“隱蔽精干,長期埋伏,積蓄力量,以待時機”的方針,把黨員從城市轉移到農(nóng)村。廣西省工委書記錢興轉移到鐘山縣英家鄉(xiāng),代理副書記、組織部部長黃彰轉移到來賓縣大灣鄉(xiāng)。 黃彰到達大灣后立即召開了一次有甘化民(來賓人,1942年8月回到大灣)和楊林(1942年9月轉移到大灣)參加的黨員會議。會上,黃彰宣布由他和甘化民、楊林組成中共大灣小組,同時建立廣西省工委地下交通站。 中共大灣小組成立后,積極開展秘密活動。1943年初,黃彰指示甘化民在自家房屋掛牌開辦天馬運輸行,以“老板”商人身份作掩護,一方面作為廣西省工委的交通站,另一方面為廣西省工委籌集活動經(jīng)費。 抗日戰(zhàn)爭時期,大灣是粵、蜀、滇、湘、黔等五省來往商船的中轉站,貨物的吞吐量很大,是開設運輸行最適宜的地方。廣西省工委交通站設在天馬運輸行也是隱蔽掩護的理想之地。 
大灣天馬運輸行舊址。 如今的大灣已經(jīng)撤鄉(xiāng)設鎮(zhèn),但還保留著一棟南方圩鎮(zhèn)典型的“竹筒房”,這就是中共廣西省工委機關、交通總站——天馬運輸行舊址。通過修舊如舊的方式,還原了天馬運輸行當時作為中共廣西省工委機關和交通總站的歷史,用文字、圖片、雕塑、影片等方式展現(xiàn)了革命先烈的斗爭事跡。記者在這里見到了興賓區(qū)大灣鎮(zhèn)大灣社區(qū)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甘勇峰,他是甘化民的侄子。甘勇峰站在大伯的雕塑旁,回憶到:“這位地下黨員是我父親的親哥哥,當年家里最多同時安置過10多名黨員,糧食都不夠吃,大伯娘就出去借糧食。” 當年,交通站的具體工作由甘化民和楊林負責,聯(lián)絡站的具體任務:一是把七九事件后失散的黨員組織起來;二是做好聯(lián)系和傳達信件。“那時要和黃彰聯(lián)系的人,一般是由甘化民或楊林接頭。但也有直接由黃彰親自接黨員的組織關系的,黃彰曾以左手拿《廣西日報》、右手持大竹煙筒為暗號,接洽張漢良、譚連英、賴海輝、賴軍志等黨員,重建黨組織聯(lián)系。”興賓區(qū)委黨史辦副主任覃婧向記者介紹。 指尖撫過老照片,“意志集中”的誓言如刀刻斧鑿,這是黃彰當年寫在墻上的親筆字;羽扇柄“路是踏出來的”的刻痕像火種烙進血脈,定格了1943年8月的革命溫度,80年后的我們?nèi)月犚婞S彰用生命劈開黑暗的回響。 展館有一組雕塑是以廣西省工委書記錢興和代理副書記、組織部部長黃彰為原型。當時,錢興是國民黨當局抓捕的重要人物,他高度近視,右手斷掉4個指頭,身體特征非常明顯。但他不顧個人安危多次來到大灣,在天馬運輸行聯(lián)系黃彰,共同研判當時廣西局勢,制定廣西省工委的工作方針、方向,領導廣西黨組織革命。 “1944年,日軍發(fā)動豫湘桂戰(zhàn)役,第二次大規(guī)模侵入廣西。8月,錢興趕到大灣,在板塘村和黃彰會面,結合廣西當時情況,作出關于開展武裝抗日斗爭的‘廣泛發(fā)動群眾,開展游擊戰(zhàn)爭’的《八月決定》。”興賓區(qū)委黨史辦副主任覃婧向記者介紹。《八月決定》使廣西各地黨組織有了更加明確的斗爭方向。廣西地下黨在短短的半年多時間里,創(chuàng)建了30多支共5000多人的抗日游擊武裝,他們活躍在全省的20多個縣,并創(chuàng)建了10多個區(qū)、鄉(xiāng)抗日民主政權。 1944年9月底,黃彰離開大灣回桂東南領導武裝斗爭,便把楊林的黨組織關系轉交中共來賓特支,甘化民的黨組織關系仍留在黃彰手上,由他單線聯(lián)系。1945年3月,黃彰在桂東南起義中犧牲,錢興指示中共來賓特支接管交通站。直至1947年8月因革命形勢轉移,天馬運輸行圓滿完成歷史使命。4年多時間,它為廣西地下黨生存、發(fā)展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成為大灣紅色基因中最鮮活的密碼。 如今,中共廣西省工委機關、交通總站——天馬運輸行舊址已成為廣西機要交通革命傳統(tǒng)教育基地、來賓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來賓市中共黨史教育基地,青磚黛瓦既見證暗流涌動的革命歲月,更銘刻著錢興、黃彰、甘化民、楊林等革命前輩的赤誠。斑駁墻垣無聲訴說:紅色血脈永續(xù),抗爭精神長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