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來賓市林業發展交出了一張亮眼成績單:植樹造林29.12萬畝,完成年度任務的97.05%;完成木材采伐蓄積量374.6萬立方米,同比增長16.89%,增速排全區第五,支撐林業產值增長9%(國民經濟統計口徑);人造板產量539.39萬立方米,同比增長26.9%;林草產業總產值達277.44億元(國家林業行業統計口徑),同比增長9.12%……數據的背后,是我市以林長制為抓手,聚力推進“一集中三攻堅”行動,嚴守綠色生態底線,夯實綠色發展根基,實現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雙贏”的真實寫照。2024年以來,我市以深化林長制為引領,全力推進“一集中三攻堅”行動(即“綠網·颶風”2024集中行動,森林防火攻堅、松材線蟲病疫情防控攻堅、互花米草防治攻堅行動),在強化林長履職、優化審批改革、資源管理、推動產業發展等重點領域取得明顯成效,相關工作入選國家簡報推廣,3次獲在全區會議上作典型發言。 林長履職發力 筑牢生態屏障 “巡林必須更仔細,發現問題馬上解決,不然對不起這份責任!”這是金秀瑤族自治縣護林員莫先海常掛在嘴邊的話。 近年來,來賓市以制度創新驅動責任落實、以考核激勵點燃擔當熱情、以科技利器織密防護網絡,筑牢綠水青山的生態安全屏障。 制度創新,壓實責任強根基。2024年,我市在全區首推林長制政治監督機制,截至目前,全市1186名林長累計巡林1.6萬余人次,高效解決涉林重點難點問題600余項,問題處置率達100%。市林長辦還聯合市紀委監委,對落實不力的9名縣級林長進行約談,已累計推動問責37名責任人。 考核激勵,激發動能促作為。市林長辦聯合組織部門綜合運用平時、年度、專項考核,精準考實縣、鄉級林長履職成效,72名考核優秀的縣、鄉級林長獲重用晉升,樹立了重實干、重實績的鮮明導向。值得一提的是,合山市成功入選國家林長制激勵表揚縣,躋身全國標桿行列。 科技賦能,智慧監管提效能。探索“智慧林長”平臺與“無人機+人工智能”融合技術,構建“空、天、地、網”一體化監測體系,促進網格巡查精準化、數據流轉高效化,森林資源監管能力實現質的飛躍。 審批改革提速 更加便民惠民 “以前辦采伐證要跑好幾趟,現在用手機就能辦,當場拿證!”興賓區林農韋大哥的感慨,是來賓市林木采伐審批“加減乘除”改革的生動注腳。 做優“減法”降成本。我市推行30立方米以下小額采伐告知承諾制,全面取消采伐設計費,辦證材料壓減76%以上;在興賓區、武宣縣試點30-120立方米桉樹采伐“承諾制+簡易設計”審批,采伐設計成本降30%;推廣“零經費辦證”模式,惠及林農4萬余戶,告知承諾制采伐辦證量居全區第一,累計為群眾節約成本1163萬元。 做強“加法”提效能。積極推行“林木采伐App+承諾制”工作模式,即采伐120立方米以下林木,通過手機App實地踏勘便可自動生成采伐范圍圖,在線上提交申請,實現“指尖辦證”;試行“林聯網”平臺智能預審制度,審批時限壓縮90%以上,基本實現“即審即批”;推行“代辦制”,號召村級林長、村“兩委”干部、護林員等先鋒力量幫助年齡偏大、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林農開展線上辦證服務1200余次,覆蓋4萬余戶。 做實“乘法”聚合力。依托“林長+檢察長”協作機制,推動涉林木采伐違法案件、林地林木糾紛等及時處置,強化森林資源管理,解決林農辦證“堵點”問題;實行采伐限額“陽光分配”,公開指標使用情況,常態化開展林農采伐需求摸底調查工作,全面了解林農采伐需求,并追加13.3萬立方米指標保障需求。 做好“除法”優環境。加強林木采伐源頭治理,建立“林農—設計公司—審批部門”三方互評機制,整治超時審批、違規審批等問題,有效破除監管盲區;開展林木采伐審批管理突出問題集中整治專項行動,查處“吃拿卡要”等問題14起,采伐審批環境不斷優化,群眾滿意度持續提升。 生態產業“雙贏” 綠色經濟勃發 “以前松樹病死了心疼,現在套種油茶,收益比以前還高!”象州縣種植戶覃大哥一邊忙著清理疫木,一邊笑著說。 這是來賓市通過完善“日報+即時響應”機制、推廣打孔注藥技術,實現精準防控松材線蟲病的成果。 據統計,我市通過開展“一集中三攻堅”行動,2024年森林督查違法圖斑數量同比下降79.04%,自然保護地違法圖斑數量下降75%;順利拔除松材線蟲病疫區1個、疫點1個,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遠低于控制指標;在大瑤山保護區內發現新物種3個,2個國家濕地公園入選廣西生態宣教優秀案例,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新成效。 在市三江口新區,總投資219億元的仙鶴高性能紙基新材料項目建設正酣。此前,我市成立工作專班,創新審批服務,主動對接項目需求,通過靠前介入、精準指導、實行“容缺受理”等舉措,最大限度壓縮審批時限,已落實項目一、二期建設所需林地4616畝;整合38萬畝國有林場桉樹林資源定向供應,推行“預付貨款、鎖定采伐權”模式,讓項目原料有保障。 重大項目落地,林業保障“不掉線”。林業部門工作人員主動深入一線,指導項目優化選址和設計;護林員加強周邊生態敏感區巡查,推行“技術+行政”雙重審查,讓審批又快又好。如武宣縣東融大道項目是廣西首宗“用地用林并聯審批”案例,“一次申報、雙線并聯、限時辦結”機制讓效率大大提升。今年上半年,全市保障用林地項目52個,獲批林地面積472.3公頃。 除此之外,“天下來賓·萬眾矚木”招商活動連續三年成功舉辦,吸引眾多企業“落戶”來賓,目前全市木材加工規上企業達261家,今年上半年規上產值108.77億元,同比增長11.8%。如今,金秀累計培育21個瑤藥材種植示范基地,其中4個基地獲評廣西中藥材示范基地;今年上半年,全市林下經濟產值達42.08億元,同比增長5%以上,讓更多群眾在“家門口”嘗到綠色發展的甜頭。 逐綠而行,向林而興。來賓市用生態保護的“綠水青山”,種出了產業發展的“金山銀山”,未來將繼續堅守綠色初心,讓生態更優美、產業更興旺、群眾更幸福,為美麗廣西建設貢獻更多“來賓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