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若干規定》,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認真遵照執行。這是向形式主義頑疾宣戰的號令,更是為基層松綁賦能、讓實干者輕裝上陣的關鍵舉措。 形式主義之“累”,基層干部最能體會。無孔不入的文山會海,從區縣到村鎮層層重復開會,大量時間在“趕會”中流逝;“痕跡主義”泛濫,一張照片反復修圖、多個平臺來回上傳;督查檢查層層加碼、過度頻繁,基層干部大量精力陷入迎檢。諸如此類重“形”不重“效”、重“痕”輕“績”的亂象,使基層干部精力被消耗,服務群眾、推動發展的核心職能被無奈擱置。 《規定》的出臺,正是針對沉疴下猛藥、開實方,為基層工作劃出“實干坐標”。一方面,它以剛性約束破除沉疴痼疾,從“嚴控發文數量”到“壓縮會議時長”,從“規范督查考核”到“整治過度留痕”,每一項要求都是對形式主義的靶向治療。另一方面,它以正向引導樹立實干導向,要求上級部門帶頭減負、精準指導,為基層指明“什么工作必須抓”,讓干部從無謂事務中解脫,把精力用在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上。 減負松綁,是解放基層活力的“金鑰匙”,更是激發實干擔當的“催化劑”。當干部不再為“留痕”而焦慮,不再為迎檢材料而奔波,才有時間沉下身子,傾聽田間地頭的真實聲音,才能聚精會神地謀劃發展良策,心無旁騖地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 松綁不是放任,減負更需賦能。上級部門要帶頭轉變工作理念,減少不必要的指令和檢查,考核評價多聽群眾呼聲、多看實際成效,少搞“材料審核”“痕跡檢查”;要為基層賦能而非“卸責”,為基層提供更多資源支持、政策支持與能力培訓。基層干部要樹立正確的事業觀,用“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把工作做實做細;要提升實干本領,以過硬能力推動基層治理提質增效,讓實干之風在基層蔚然成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