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既是家事,也是國事;讓老年人安享晚年,是民生之需,更是時代之責。近年來,來賓市有序推進養老服務各項工作,讓“老有所養”更有溫度、“晚年幸福”觸手可及。如今,走進我市各養老服務點,老年課堂歌聲陣陣,“幸福食堂”飯菜飄香,老友相聚笑語盈盈。從“養老”到“享老”,一幅“夕陽無限好”的溫馨畫卷正徐徐展開。 今年1—6月,全市累計發放高齡津貼2348.82萬元,惠及6.16萬名老人;發放經濟困難老年人養老服務補貼545.74萬元,覆蓋10.91萬人次。 優化“四級”服務網絡 為幸福晚年“加碼” 在興賓區社會福利院良江鎮分院活動室,十幾名老人圍坐在一起,認真學習非洲鼓,臉上洋溢著輕松的笑容?!斑@里環境好、服務周到,還有醫生定期幫我們檢查身體,住著很舒服。”67歲的梁秀云老人高興地說。 這暖心一幕,是我市近年來大力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生動縮影。 今年上半年,我市以實施《來賓市養老服務設施布局專項規劃(2024—2035年)》為抓手,持續優化市、縣、鄉、村四級養老服務網絡,創新農村養老模式,落實惠老政策,推動養老服務從“老有所養”向“老有優養”邁進。 目前,我市已建成市級民政園1個、縣級民政園5個、縣級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6個;共有鄉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34家,覆蓋率51.52%。累計投入475.63萬元對全市361個五保村(幸福院)進行分類整治,擴建為區域養老服務中心10個、維修續用25個,轉型為老年活動中心61個、移交265個。 上半年,我市選定7個鄉鎮敬老院并逐步打造成集養老服務、日間照料等功能于一體的鄉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確保年底全市鄉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覆蓋率達60%。 擦亮孝老文化品牌 激活農村養老服務 在農村養老方面,我市探索出“兩清單三服務”模式,即建立“農村老年人員清單”和“農村養老服務清單”,提供“健康醫療”“互助養老”“日常幫助”三項服務,惠及2.8萬名困難老人。 在武宣縣桐嶺鎮和律村,“老來伴”志愿服務項目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織志愿者為老年人提供義診、義剪、陪伴聊天、環境清理等服務,并定期舉辦集體觀影活動,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目前,該項目已開展志愿服務約200次,惠及老年群眾近萬人次。 忻城縣北更鄉衛生院自2024年起推出多項惠老舉措,包括免收出診費、免費接送老年人就醫、提供愛心粥等,并定期為慢性病老年患者提供健康隨訪和指導,贏得群眾廣泛贊譽。 “志愿者經常陪我們聊天,醫生還上門檢查身體,生活很舒心?!笔芤嫣乩Ю先死钣ⅲɑ┬牢康卣f。 這些暖心舉措不僅讓老年人感受到社會的關愛,也進一步弘揚了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 破解農村養老難題,需政府社會一同發力。武宣、忻城、象州等地探索“政府引導+社會參與”模式,依托志愿服務、村民捐資、鄰里互助,有效整合各方資源,顯著提升農村老人的生活品質和幸福感。 養老服務“提檔升級” 惠老政策“落地生根” 近年來,我市聚焦老年人多樣化需求,通過智慧養老、助餐服務、適老化改造等舉措,持續提升養老服務水平,讓老年人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住在武宣縣置寶錦園小區的譚仕忠老人對政府免費配備的智能手表贊不絕口:“這個手表能測心率,還能一鍵呼救,孩子們在外地也放心。” 作為智慧居家養老服務試點,武宣縣為特殊困難老年人發放智能手表、配備緊急呼叫按鈕等設備,并提供上門照料、家政服務、精神慰藉等服務。今年以來,該縣累計服務近3000人次,服務時長達6000工時。 惠老政策 “落地生根”。興賓區現有60歲以上特困人員2050人,其中分散供養1873人。為解決老年人的就餐問題,興賓區民政局創新推行“政府+愛心企業+志愿服務”模式:政府補貼部分送餐費用,社區精準摸排困難老人,愛心企業保障餐食質量,廣西幸福源養老公司組建專業送餐團隊,多方聯動確保老人吃上熱乎飯菜。 目前,全市已建成老年助餐點33個,通過“企業讓利+政府補貼+慈善捐助”模式,累計服務老年人近6萬人次,發放補貼19萬余元。 對于家住興賓區老鄉家園A區的韋玉萍老人來說,家里的適老化改造讓她生活便利了不少?!皬N房和衛生間不僅做了無障礙設計,還加裝了安全扶手,讓我行動更方便?!彼吲d地說。 截至目前,我市累計為4200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完成適老化改造,配備防滑地墊、洗澡椅、呼叫器等設施,今年計劃新增的1420戶已完成摸底評估,將陸續購買和安裝適老化設備。 “提升養老服務,就是守護萬家燈火的安寧與祥和,讓‘穩穩的幸?!蔀槔夏晟畹某B?!笔忻裾指本珠L陳義夫表示,下一步將擴大養老服務覆蓋面,讓更多老年人享受到“家門口的幸福養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