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時,第一根白發爬上他的鬢角,他累計救治危重患者1000余人次;他完成肝膽手術2000余例,并帶領團隊攻克多項肝膽醫學難題。如今,這滿鬢的白發,正是來賓市人民醫院肝膽外科主任黃尚輝最無聲的勛章。 在市人民醫院,凡是被送到肝膽外科做手術的病人,大都是掛了“紅牌”的危重病號,他們生死未卜,因此往往會情緒沮喪。但是,如果是遇到肝膽外科主任黃尚輝,他們心底的愁云就會消散。這既源于他精湛的醫術,也源于他的人格魅力。 俗話說:“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今年41歲的黃尚輝,兩鬢已如霜似雪,十五年來,在臨床一線奮戰了5000多個日夜,在肝膽外科干出了優異成績。 “病由身起,憂由心生;醫者,當身心同治。”黃尚輝常以此自省并教導自己帶領的團隊。 2017年7月,在來賓工作的外籍小伙突發急腹癥入院,診斷結果令人心驚:原發性巨大肝癌破裂出血,腫瘤直徑達10厘米,命懸一線。未婚妻得知消息,當場泣不成聲。 “我們剛剛商量了一下……”外籍小伙的未婚妻突然提出一個想法,“我們想轉到上級醫院試試,不知是否可行?” 黃尚輝立刻耐心解釋:“腫瘤已經破裂,腹腔積血近1000毫升,引發了急性腹膜炎和休克。情況太危急,路上顛簸風險極高,必須立刻手術!”他語氣堅定,目光懇切,“如果你們相信我,我一定盡最大努力!” 經過耐心的溝通后,最終贏得了患者家屬的信任。隨后,急診手術爭分奪秒,巨大的腫瘤被成功切除。這名外籍小伙康復后,不僅結婚生子開啟了新生活,更令人欣慰的是,逢年過節他總不忘給黃尚輝發來問候信息。 推開黃尚輝辦公室的門,最顯眼的不是辦公桌,而是沙發上那床疊得整齊的被子。這方寸之地,就是他的“戰地休息室”。 “來肝膽外科做手術的,基本都是危重患者。”這一句簡單的話語間,卻透著沉甸甸的分量。這意味著他隨時待命,深夜搶救也是常有的事,而沙發上的那床被子,就無聲訴說著一位外科醫生與時間和病魔的較量。 黃尚輝對待每一位病人都認真負責,幫助他們與病魔搏斗。2024年初,肝癌中晚期的黃先生拿著CT片,心情忐忑地找到肝膽外科黃尚輝醫生。 接過CT仔細觀察后,黃尚輝心頭一沉:腫瘤長在肝臟最要命的中央位置,緊貼大血管,更糟的是,癌栓像危險的“定時炸彈”一樣長進了下腔靜脈里。“現在沒法手術。”聽到這句話,黃先生瞬間被絕望吞沒。 黃尚輝耐心安慰,鼓勵患者,為其量身打造了一套“轉化治療”方案,目標是把“不能開刀”變成“能開刀”。四個月后,奇跡初現:腫瘤標志物正常了!腫瘤縮小了!最關鍵的,那根危險的癌栓也萎縮變硬了!手術時機已經成熟。 隨后,黃尚輝立刻召集胸心血管外科、腫瘤科等多學科專家會診。大家一致點頭:時機到了! 然而,手術涉及肝后下腔靜脈切開取癌栓,風險極高,需術中超聲實時監控癌栓情況,并做好肝上、下下腔靜脈阻斷,以減少癌栓脫落和大出血風險。 2024年4月,在獲得患者及家屬對手術風險的知情同意與信任后,黃尚輝帶領團隊,成功為患者實施了肝癌及下腔靜脈癌栓切除術,徹底清除了病根。手術后,患者多次復查顯示腫瘤標志物及影像學結果均正常。 多年來,黃尚輝有個鐵打的規矩:如果第二天要上手術臺,就算下班回到家,他也要反復推敲每個環節,并復盤之前成功的案例。 作為科室主任,黃尚輝深知“獨木難成林”。他制定了“階梯式人才培養計劃”,培養出4名技術骨干,多次組織青年醫師赴國內頂尖醫院進修,并積極引入“經皮肝膽管穿刺造瘺碎石取石術”“術中實時超聲導航”“肝臟腫瘤微波消融術”“熒光顯影腹腔鏡解剖性肝切除術”“TIPS術”等前沿技術。 2021年7月,他帶領團隊完成來賓市首例“全腹腔鏡保留十二指腸胰頭切除術”,填補了區域技術空白。截至目前,已完成包括腹腔鏡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在內的高難度胰腺手術50余例。疫情期間,他與團隊保障了100余名肝膽急診、限期手術患者的救治,實現“零延誤”。 黃尚輝工作表現突出,贏得了領導和同事們的廣泛贊譽,被患者親切地稱為肝膽外科的“守護神”。他帶領的科室獲評“2024年度來賓市人民醫院先進科室”;他多次獲評“來賓市人民醫院先進工作者”;腹腔鏡下解剖性S7+S8肝切除術手術視頻在2023年廣西中青年醫師腹腔鏡肝臟規范化手術視頻大賽中榮獲二等獎;2025年7月,他又榮獲第二屆“廣西最美醫務工作者”稱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