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鐘步行圈內,“紅色驛站”黨旗飄揚;人才公寓里,引進人才安家落戶;連片溫室大棚里,瓜果飄香沁人心脾……今年以來,象州縣堅持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以“黨建鑄魂、作風塑形、人才賦能”為主線,繪就一幅“干部有干勁、組織有活力、人才有奔頭、事業有發展”的生動畫卷。 作風革新興實干 風清則氣正,氣正則事成。象州縣把作風建設作為推動發展的“先手棋”,打出帶頭查改、平時考核、專項整治、干部監督“組合拳”,全縣各級黨組織緊緊圍繞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集中學習研討71次,開設作風建設課程12期,覆蓋850余人次。 同時,通過走訪、談心、家訪等方式掌握黨員干部“八小時外”表現,開展談心談話3000余人次,對苗頭性問題及時提醒、及時糾正;督促71個單位開展自我體檢、相互評價,整治“浮、庸、懶、散、慢”等作風問題,糾治“八小時外”不良作風;通過設信訪箱、監督電話等方式,實現“多維度、廣覆蓋、全時態”監督。 作風革新行動樹立了“實干為要、創新為魂,用業績說話、讓人民評價”的鮮明導向,推動全縣上下形成“事事馬上辦、人人釘釘子”的干事氛圍。今年以來,象州140名干部因工作表現優異獲得提拔或晉升。 立體教育提效能 “‘云端課堂’幫助我們實現甘蔗增產。”象州縣軍田村黨總支部書記黃金升介紹,該村將在“云端課堂”學到的甘蔗水肥一體化種植技術應用于村集體甘蔗生產,畝產從5噸提高至7噸。 今年以來,象州縣建立了136個黨建云教育站點,形成“1小時黨員教育圈”,萬余名黨員干部在“專題黨課+互動研討”中校準思想坐標。“云端+紅色陣地”雙軌教育圈,讓546名流動黨員“線上歸隊”,黨員教育從“集中灌輸”轉向“多元浸潤”。 不僅如此,該縣堅持把黨員干部能力提升作為推動事業發展的關鍵抓手,構建分類培訓、學習研討、雙軌教育的“立體式”教育體系,為干部鑄魂提能。其中,開發七大類專題教學課程63個,將“行動學習+”作為賦能黨員干部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緊扣國家戰略和縣域特點,精選黨建引領、產業轉型、城鄉融合等10個項目,組建十大攻堅團隊,運用“行動學習+”科學工具方法精準識別、透徹分析、集智攻關,讓黨員干部在干中學、學中干。 目前,“江濱·AI+靈境數實融合產業園”“城東·智康谷大健康產業園”等一批重大項目加速推進,“文化強縣”“教育名縣”打造持續深化,象州“怡養泉都 吉象之州”城市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以黨員干部整體素能提升帶動城市核心競爭力提升的目標逐步實現。今年7月,象州縣受邀在自治區黨委黨校專題介紹“行動學習+”經驗做法。 強基固本激活力 過去,象州縣象州鎮大光明村某路段因缺少護欄令村民憂心,快遞員小李隨手拍照并上傳“象州微治理”App后,黨員先鋒隊迅速制定方案、督促落實,不到兩個月便裝好了護欄。“沒想到問題這么快就解決”的感慨,道出了基層治理的“象州速度”。 象州縣牢固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深入貫徹落實基層黨建“十個一”工作要求,精準錨定“五基三化”鞏固年行動目標任務,在全縣各級黨組織創新開展“三亮三比一先”行動,即黨員干部“亮身份、亮承諾、亮成果,比作風、比業績、比創新,爭先鋒”,推動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同頻共振,為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紅色動能。 在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方面,該縣積極建設“7個大萬畝+N個千百畝”生產示范基地,建成“象智匯”農產品綜合加工交易中心,打通“種植—加工—外銷”鏈條,形成“買全國 賣全球”的農產品跨境銷售網絡,“象州甄品”遠銷港澳和馬來西亞等地,“象州大米”順利通過全國2024—2025年度地理標志區域品牌價值評價,品牌價值達4.08億元。 在黨建引領工業振興方面,象州以“四個一批”優化園區空間及產業結構,加快傳統產業智改數轉、“3+4”工業產業鏈轉型提質,成功推動5家企業9個項目入選《2025年廣西“人工智能+制造”典型案例》,全縣一季度GDP同比增長8.2%,位列全市第一。 在黨建引領文旅消費方面,推出“象州十九怪”“妙皇屯里山澗營地”“古郡田園”等農文旅項目,持續打造“象州夢幻夜”“幸福星光夜市”“星夢輕創業夜市”等消費聚集區和“廣西三月三”壯歡節、熒光夜跑、匹克球賽等“文體旅+”活動,“象州出品,必是臻品”獲得廣泛認可。今年“五一”假期,象州累計接待游客54.31萬人,旅游消費3.54億元,同比增幅分別達35.7%、52.55%。 產才融合育棟梁 “象州的優才政策讓我有了歸屬感,也讓我下定決心在這里干事創業,做出一番成就。”引進人才顧紹辰的心聲,正是象州縣引才、留才、用才環境的真實寫照。 象州縣堅持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定位,在人才招引、培養、服務上下功夫出實招,全力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 在人才招引方面,征集“三支一扶”崗位20個,招聘鄉村振興專員36名,引進27名中、高級衛生專業技術人才填補專業缺口。 在人才培養方面,創新“訂單式”培養模式,先后開展叉車駕駛、AI電商直播等技能培訓34期,惠及勞動者1500多名。開發36個高校畢業生見習崗位,建立“導師帶徒”機制,讓年輕人在實戰中快速成長。與職業院校共建“產業學院”,動態調整專業設置,匹配企業需求,實現“課堂”對接“車間”,培育本土化技能人才方陣。此外,招錄325名在校大學生參加“家燕歸巢”實踐活動暨大學生聯村助村活動;搭建暑期“三下鄉”活動實踐平臺,吸引清華大學等7所高校200余名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實現青年發展與鄉村振興雙向賦能。 在人才服務方面,象州縣緊扣黨管人才原則,探索“人才工作清單化”管理模式,建立“縣領導+用人單位”雙重聯系服務機制。開展“筑夢象州 才創未來”人才服務活動,配套住房保障、子女入學等“暖心禮包”優才政策,打造“人才E站+青年人才驛站”服務矩陣,為青年人才提供“住宿—交流—就業”一站式服務,打造近悅遠來的人才生態,讓人才“引得來、留得住、用得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