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清晨,陽光還未完全穿透城市的喧囂,我帶著兒子驅車奔赴金秀大瑤山。這是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沒有詳盡的攻略,亦無繁復的行程安排,只是想帶著兒子遠離鋼筋水泥的森林,去感受山川的呼吸、云霧的流轉與自然的低語。 “媽,真的要爬山嗎?”兒子一邊系上鞋帶,一邊略帶遲疑地問我。在城市中長大的他,對山的理解,更多來自地圖上的符號,或是偶爾在短視頻中看到的風景剪輯。我笑著點頭,沒有解釋太多。因為我知道,當山風拂過他的臉頰時,他會懂得,這不僅是一次身體的旅行,更是一次心靈的回歸。 從城市出發,沿山路蜿蜒而上,車窗外的景色不斷變化,從城市的高樓到丘陵的綠意,再到云霧繚繞的山峰,仿佛進入了一個被時間遺忘的秘境。風從半開的車窗擠進來,帶著點潮濕的涼意。兒子靠在車窗邊,目光隨著山巒起伏而躍動,眼中閃爍著久違的光亮。 我們順利抵達金秀大瑤山盤王界,這個承載著瑤族古老傳說的地方,就像一本厚重的史書,等待著人們去翻閱。相傳,瑤族先祖渡海遇險,得盤王相助,方化險為夷。這份古老的恩情,如同一條無形的絲線,將瑤族人民與這片土地緊緊相連。 乘坐纜車上山時,我望著窗外的云霧,仿佛置身云端。纜車在空中緩緩滑行,山風掠過玻璃窗,帶來陣陣清涼。兒子緊貼著窗,目光專注,似乎在觀察云朵的形狀。 “媽,你看!云海!”兒子突然激動地指著前方。層層云霧在山間流動,如同水墨般暈染開來。山峰若隱若現,仿佛是天空寫給大地的一首詩,云作筆墨,峰為紙張,每一幀都美得令人心顫。 “輕舟已過萬重山。”我輕聲念出這句詩,心中卻涌起另一層意味。那些生活的瑣碎、工作的壓力,在這一刻仿佛都隨風而去。山風清涼,溫度恰好保持在23℃,仿佛大自然特意為我們準備了一場療愈儀式。 從纜車上下來,我們仿佛踏入了一幅水墨畫卷。山巖陡峭,云霧繚繞,空氣中彌漫著濕潤的草木氣息。我們沿著盤王棧道緩步前行,耳邊是山風穿林的低吟,是水滴從巖壁滑落的清脆聲響。忽然,一場山雨不期而至,細密的雨絲灑落在石階上,打濕了我們的衣衫,卻也洗凈了心中的浮躁。雨水順著臉頰流淌,模糊了視線,卻擋不住我們前行的腳步。雨幕中,大瑤山仿佛被一層神秘的面紗所籠罩,變得更加深邃迷人。 雨后,山色更加清透。連綿的山脈像一條綠色的巨龍,蜿蜒盤旋;天梯刺破云層,纜車橫穿天際,現代科技與自然奇觀交相輝映。站在觀景臺遠眺,云海翻涌,如浪似濤,大瑤山就像一位沉睡的仙子,靜靜地躺在大地的懷抱中,散發著迷人的魅力。 兒子興奮地在山頂奔跑著、歡呼著,他張開雙臂,迎著山風大聲喊道:“媽,這里太美啦!我好喜歡這里!”我笑著跟在他身后,感受著這份久違的快樂。這不僅是自然的奇跡,還是時間與信仰交織的見證。從遠古的戰歌與儺舞,到今天的纜車與棧道,瑤族群眾與自然的關系在不斷變化,但那份對山川的敬畏、對盤王的信仰,卻始終如一。 我們在山頂停留許久,看著云霧變幻,有時如輕紗飄動,有時如白浪翻滾。偶爾,陽光穿透云層,灑下一道金光,照亮某一座山峰,宛如神啟。那一刻,兒子靜靜地站在那里,仿佛也被這片云海所震撼,被這片山水所洗滌。 途中,我們看到了身著瑤服的瑤哥瑤妹,他們的衣服華彩奪目,一針一線都藏著千年的浪漫。瑤哥穿云而來,戰歌與儺舞交織,低沉神圣的歌聲在山谷間回蕩。 一位年長的瑤族老者為我們講述盤王的故事。他說,盤王不僅是他們的祖先,還是這片山水的守護者。瑤族人相信,每一片樹葉、每一縷風,都是盤王的低語。他們用長鼓與儺歌,與遠古對話,借信仰與自然共舞。 我看著兒子認真聽講的樣子,心中涌起一絲欣慰。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讓他親耳聽到這些古老的故事,領悟民族的智慧,或許比任何課堂都更深刻。 我們還參觀了盤王廟,廟宇依山而建,香火繚繞。兒子在廟前合掌,閉眼許愿。我問他許了什么愿,他笑著說:“希望我們都能像這片山一樣,堅定而自由。” 我們沿著盤王界的小徑漫步,欣賞著沿途的美景。春樹冬雪,夏蟬秋穗,盤王界四時皆景,我們只是偶然闖入的一對母子。但正是這份偶然,讓我們的生活多了一份詩意,讓孩子的成長多了一份厚度。那些美麗的瞬間,被我用相機一一記錄了下來,分享給更多的人,讓他們也能感受到大瑤山的魅力。 下山時,已是傍晚。夕陽灑落在山間,將云海染成金色。我們坐在纜車中,靜靜看著這一切,仿佛這場山川之旅即將畫上句號。但我知道,那些畫面、那些感受、那些對話,早已深深烙印在我們心中。 回程路上,兒子靠在車窗邊,輕聲說:“媽,我以后還想再來。”我沒有回答,只是默默地望著窗外,心中泛起漣漪。 大瑤山的盤王界,不僅僅是一座山、一片云海,更是一段民族的記憶、一種文化的延續、一份人與自然的契約。而這次母子旅行,也不僅僅是一次短暫的逃離,而是一次心靈的重建、一次對生活的重新理解。 我們翻過了大瑤山,也卸下了生活中的迷茫與疲憊。山風吹過,帶走了塵世的喧囂,也帶來了內心的寧靜。 此行雖短,卻足以讓我與兒子在心中種下一粒種子——關于熱愛、關于自由、關于對自然與文化的敬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