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宣粥”,7元一碗,卻配以近20道琳瑯滿目的小菜,藏身于街頭巷尾那毫不起眼的粥攤之中。夏日正午,驕陽似火,路過那氤氳著熱氣的小攤,總令人忍不住駐足停留。糯玉米粥濃香綿密,如絲如縷地纏繞舌尖;白粥清潤若玉,溫婉地滑入喉間;黃玉米粥金黃醇厚,將陽光藏進了米粒深處。長方桌在門前鋪開,一碟碟小菜整齊擺放,赤橙黃綠青藍紫交相輝映,酸甜苦辣咸五味交融,交織成一首舌尖上的交響曲。粥香與菜香在唇齒間纏繞,暖意自喉頭緩緩流淌至胃底,再熾烈的暑氣,也會被這碗樸素的粥驅散。 無論走進哪家粥攤,老板總能一眼認出我,笑意盈盈地迎上來:“今天吃白粥,還是玉米粥?自己舀,別客氣。”我從不急于落座,而是習慣性地踱步“巡菜”一圈——若菜品稀疏,或少了心頭所愛,便悄然轉身離去。于我而言,最喜歡的幾味小菜,便是那金黃軟糯的香芋南瓜、翠綠欲滴的紅薯苗、紫光瑩潤的燜茄子、清脆爽口的紅蘿卜絲,還有清熱解暑的炒苦瓜。每一口下去,皆是唇齒留香,仿佛把四季的風物都吃進嘴里。 在武宣吃粥,最動人的是從容不迫的自由。你想吃什么、吃多少,全憑自己勤拿夾取。沒有催促的目光,沒有斤斤計較的凝視,只有灶臺前老板忙碌的身影,在蒸騰的熱氣中一次次掀開鍋蓋。鍋鏟翻飛間,一盤盤剛出鍋的小菜接連上桌,香氣四溢,熱氣升騰如煙。那一刻,你不再是城市中匆匆趕路的過客,而是被這座小城以一碗粥溫柔接納的歸人。 我尤其迷戀那一口紅糟酸——粉紅晶瑩的米糟中,臥著白里透紅的嫩姜,酸香撲鼻、誘人垂涎。入口剎那,舌尖微顫,一股清冽的酸意直沖腦門,沉睡的味蕾被輕輕叩醒,倦怠的身體仿佛被按下了重啟鍵,整個人為之一振,神清氣爽。 有人專程驅車數十里而來,只為那一碟黃豆炒魚仔:小魚炸得酥脆金黃,與炒香的黃豆一同燜煮,魚肉緊實味美,黃豆吸飽了湯汁,越嚼越香。配上一碗軟軟糯糯的玉米粥,這不是山珍海味的奢華堆砌,而是平凡歲月寫給尋常日子的歌——字字溫潤,句句深情,每一段旋律都唱出人間最溫暖的煙火。 人們坐在矮矮的方凳上,圍著長長的方桌安靜地吃粥。彼此陌生,卻莫名和諧。有人低頭細嚼,神情專注,仿佛在咀嚼一段舊時光;有人邊吃邊看手機,卻不顯突兀,像是現代節奏與市井煙火的交融。陽光穿過樹葉的縫隙,灑落在瓷碗的邊緣,光影輕輕跳躍,為這尋常的一碗粥添了幾許詩意。 這粥,早已不只是果腹之物,更像是一劑溫柔的良藥。我曾因隨團出游數日,飲食紊亂、蔬果匱乏,患上了口腔潰瘍,疼痛難忍,食不下咽。此后連續三天光顧粥攤,喝上一碗溫潤的粥,配上幾碟時蔬,竟在不知不覺間痊愈。那些看似平凡的素菜,實則蘊藏著豐富的膳食纖維與天然維生素,在無聲無息中補足身體的空缺。它仿佛在輕聲告訴我:好好吃飯,才是對生命最深沉的愛護與尊重。 朋友從南寧遠道而來,初聽我提起“武宣粥”,尚不以為然,以為不過是寡淡清湯,難登大雅之堂。可當她舀起第一勺金黃的玉米粥,夾上兩片炒木薯與炸得酥香的花生米送入口中時,眼神瞬間亮了起來。“這么實在的味道,吃得人心花怒放。”幾天后,她竟特意繞路再來一碗,笑著說:“肚子圓了,心也舒坦了,都不想走了。” 若你來武宣,請別急著奔赴景點“打卡”。不妨在街角處尋粥攤,靜靜坐下,慢食一碗粥。它是酷暑中的一抹清涼,是寒冬里的一縷暖光,是四季流轉中的人間真味。五味人生,皆在一粥一碟之間、一勺一筷之中,細細咀嚼,才知歲月靜好。 一碗粥,在這方寸餐桌之間,藏著一座城的溫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