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賓網—來賓日報訊 (記者 王明三 實習生 覃慧芳 通訊員 韋秋芬) 三伏天向來被視為養生的黃金時節,也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時機。在酷熱難耐的三伏天里,如何合理、科學地調養?7月30日,正值中伏首日,記者在市中醫醫院看到,不少市民正在接受針灸、督脈灸、臍灸等診療服務。中醫理論認為,三伏天陽氣旺盛,人體毛孔處于張開狀態,此時調養更易于祛濕排毒。正因如此,每天都有許多市民前來尋求中醫診療,以期調理身體。 “三伏天期間,醫院根據不同體質推出三大特色療法,即三伏貼、督脈灸、臍灸?!笔兄嗅t醫院治未病科副護士長、主管護師覃燕梅介紹,督脈被視為“陽脈之海”,在督脈灸療法中,生姜可起到溫中散寒的作用,艾絨為純陽之物,可扶正祛邪、通絡止痛。此療法適合寒濕、陽虛、氣虛體質人群,如畏寒肢冷、軟困乏力、反復感冒等。 而臍灸的功效在于益氣健脾、溫經散寒,對于改善腹脹、便秘、腹瀉等癥狀效果顯著,尤其適合脾胃病、肥胖、痛經人群。三伏貼的中藥配方通常以溫經、散寒、祛濕、通絡的藥物為主,通過貼敷可達到增強免疫力的目的。 “最近天氣炎熱,吹空調比較多,還經常熬夜,出現了拉肚子、寒氣重的情況。”患者張社康說,自己按醫師建議做了臍灸,治療之后身體輕松許多。 市中醫醫院治未病科副主任覃冬梅告訴記者,今年三伏天高溫多雨,不少市民有長時間吹空調、喝冷飲、運動少以及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容易出現疲勞、頭發油膩、長痘、掉發、腹脹、痛經等不適癥狀,此時可通過辯證內調結合中醫特色治療,健脾祛濕、溫陽散寒、扶正祛邪,達到排出體內寒氣、調理體質的作用。 “針灸、艾灸、三伏貼都是三伏天常用的治療方式?!瘪愤€建議,個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可通過飲用陳皮、茯苓、五指毛桃等具有健脾祛濕功效的藥食調養,早晚適當運動,慢跑、瑜伽、八段錦、五禽戲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午睡養精蓄銳,晚上盡量不要熬夜,睡前可煮艾葉水泡腳,對減重、調養身心、助眠都有幫助。 據悉,今年三伏天從7月20日開始,8月18日結束,共計30天。隨著高溫熱浪襲來,民間各類三伏天養生妙招層出不窮。專家提醒,三伏天養生切勿盲目跟風走極端,應根據自身需求選擇適合的方式方法,才能真正達到養生目的。
|